翼城縣位于省境西南,中條、太岳兩山之間,縣境東臨沁水,西接曲沃,北和浮山、襄汾眥鄰,南與絳縣、垣曲相連。不僅地處臨汾、運城、晉城三市交界處,而且屬秦、晉、豫“大三角”之中心地帶。翼城縣在經濟發展的同時,重視環境優化:積極取締關停低效能高污染的企業,在澮河兩岸、以縣城為中心實施綠色生態屏障工程;在山區實施退耕還林和天保工程,建設了百里百米經濟林帶。全縣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,空氣自凈能力增強,環境容量加大。每年從太原到翼城旅游的朋友可以說是絡繹不絕,下面是我們山西旅游熱線為您準備的翼城旅游必看演出。
翼城花鼓

山西省翼城縣的打花鼓又叫逗花鼓和鬧花鼓,表演形式豐富多彩,節奏非;顫娒骺,氣勢很恢宏。翼城縣位于山西省臨汾市南部,自古為西通陜甘、東達豫趙的咽喉要地。歷經1000多年的傳衍,翼城花鼓不僅演變成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舞蹈,而且傳播到陜西、內蒙、天津、河南等多邊省份。 晉南各地,都有打花鼓這種形式。唯翼城花鼓別具一格,不同凡響。經歷代相傳,不斷發展和提高,表演者身背幾個花鼓,上下左右,前敲后擊,每令觀眾眼花繚亂,目不暇接,而且還能躍上兩人抬著的雙杠之上,登高表演,如履平地,故深受群眾歡迎。經過千余年的流傳,翼城花鼓已經遍布全縣的大小村莊,上到七八十歲的老人,下到七八歲的孩子基本上人人都會打。
翼城花鼓動作粗獷,節奏歡快,情緒熱烈,風格淳樸。打花鼓是翼城縣各種節日慶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內容,新春佳節是花鼓表演的高潮時節,當地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,"正月初一到十五,翼城東西南北走,百歲老翁五歲童,花鼓打的震天響"。
翼城花鼓的表演形式主要分為兩種,一種是進行表演,每逢有重大的節慶活動,在大街上邊走邊打,進行表演,動作簡單,節奏舒緩,往往適合扭秧歌、抬花轎等民間社火節目配合在一起表演;一種是場地表演,場地表演也分為兩種形式,一種是在進行中走到圍觀人群密集的地方就停下來表演一番,這種情況下的表演一般都要露兩手絕活,所以又叫斗花鼓,場地表演另外一種形式是廣場表演。其樂器比較簡單,有花鼓、大蘇鑼(也叫"背花鑼"或"大鑼")、呆鑼(也叫"斗鑼"或"引鑼")、小戰鼓(俗稱"救鼓子")等。曲牌則有"五流水"、"花流水"、"五槌"等,唱腔多為當地民歌,一般由花鼓手和女苗子領唱,眾人齊和。